案例展示 | 兵马未动,环评先行!西藏地质六队是这样开展绿色勘查工作的

这里是人间的净土,湛蓝洁净的天空与洁白无瑕的云朵仿佛踮起脚尖就能触碰到。
这里是朝圣者的圣地,数月经年,他们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一路风餐露宿,一步步走向心中的信仰。

技术交流

这里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在西藏自治区仲巴县,也有一群这样的“朝圣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他们建章立制,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方法,实现地质工作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他们就是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01

兵马未动   环评先行

 
 
 
在西藏,有一座与喜马拉雅山平行的巨型山脉——冈底斯山脉,它被称作“世界之轴”。冈底斯山脉火山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找矿靶区。
2020年3月31日,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达了“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帮布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而该地正处在冈底斯山脉北部高山-内陆湖盆区内。
项目由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负责实施。工作区内,既有海拔达6000多米的雪山,又有星星点点的内陆咸水湖泊,人烟稀少,土壤瘠薄,地表多为裸露基岩,到处是岩屑、冰碛砾石,仅在山间盆地局部长着并不丰茂的凤毛菊、垫状点地梅等植物。
极目四望,大山起伏,迎面扑来干涩、猛烈的风沙和刺痛皮肤的日光。
在这样的环境下,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把这个项目定位为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无疑对第六地质大队是场大考。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又是战略资源的后备基地,如何进行绿色勘查,并打造示范项目?
要知如何行,必先做环评。六队请来了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例、办法、要求,对工作区内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实施项目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这是一次全面梳理工作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过程。他们从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到其他生态环境质量都做了现状调查评价,虽然总体因人类活动较少,处于“自然背景值水平”,但因其本身的环境特征,某些方面的脆弱性较为突出。
环评把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经过研究会审后正式批复了这份报告。由此,项目在2020年如期启动。

大考开始。

 

 
 

02

细立规矩   才成方圆

 
 
 
环评,摸清了工作区的生态环境“家底”,把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做了预估。但究竟从何入手,在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进度、找矿效果等种种条件制约下,要实现“熊掌与鱼”兼得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六地质队的队长普布次仁是个藏族汉子,不苟言辞,却异常细腻。他认为,西藏绿色勘查工作推进较为谨慎,除了地域上比较特殊外,主要是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西藏资源特点和环境特点相结合的规范。
于是,他们向兄弟省区学习、取经,又依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西藏区情,开始着手设计、制定自己的绿色勘查管理办法。
他们的管理办法特点,一是细,二是实。
普布次仁队长说,细了才有操作性,实了才能见成效。
绿色勘查是项创新事业,将改革过去传统地质工作中的许多做法,优化地质工作部署,釆用先进、适宜的工作手段、装备,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这是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在其统一领导下,分兵把口,各司其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在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部署下,在西藏自治区地勘局组织下,第六地质大队组建了绿色勘查组织机构,由项目负责人王海勇任组长,其他项目组成员都归口挑起一部分绿色勘查的业务工作。
“我们这个小组有负责制定规章制度的,有组织学习培训的,有负责施工回填、复植的,有负责工程废渣处置的,连炊事员、司机都有责任区,负责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废油的分类清理工作……总之,为了绿色勘查,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王海勇如是说。

播撒草籽

他们制定的绿色勘查管理办法涉及场地建设、施工要求、车辆行驶、生活区管理、水源保护、动植物保护、噪声粉尘管理、环境修复等八大类几十个小类,力争做到覆盖野外地质工作的全过程。
比如进场临时道路怎么修?本着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的原则,不怕绕远也要少修路或不修路,实在要修,要按管理办法尽量避开草地发育区,而且根据进场工程机械的尺寸,严格控制修筑路面的宽度,尽可能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扰动。
又比如在有草的山坡地带如何搭建机台?根据管理办法应采用垫坡搭建或架空隔板搭建,尽量减少机台平场对地表草地的挖损和占压。
再比如与钻探相联的泥浆怎么配置?根据管理办法,必须选用无固相或低固相的环保型泥浆,这种泥浆无毒、无害,可自然降解;在草地发育区,孔深小于300米的钻探施工,应使用移动式泥浆箱,严禁在地面开挖泥浆池。
林林总总的条款一条又一条,有的细微之处似乎有悖人之常情,譬如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为了抄近路另行开辟便道,如有违反就会遭到处罚。这样做,就是为了尽量限制人为的活动范围,避免对草地的碾压。
本次项目选用了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易搬运的新型C6C钻机。该钻机具有国内领先的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冲击回转等性能,从硬件上也保证了钻探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对职工的生活管理上,规范也明确了“五不”:驻地封闭管理,不得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生活垃圾不得到处乱扔,统一集中填埋;在水源地、河流、泉水附近地段不得搭建生活设施;所有工作人员不得捕猎野生动物,不得践踏野生植物……

 

 
 

03

实抓闭环  焕然一新

 
 
 
刚性的规章制度,需要胸怀绿色理念的人来践行,一年多来他们干得怎么样呢?
绿色勘查既然是项系统工程,其关键点必须要环环相扣,制度设计决定了不能缺环,贯彻执行却决定了不能断环,只要执行到位,才会出现系统嬗变。

 

A

其一,路之变

 

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修临时道路,按过去的做法,推土机、挖掘机齐上阵。而现在,临时道路能不修就不修,迫不得已必须要修,限宽3米不得突破,而且要避开草地。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最终本项目临时道路仅修了2公里。更令人惊讶的是,勘查工程结束后,依据原来的地貌景观进行了复原,而且按照开挖时的顺序,先将基岩碎石回填夯实,再将表土回填平整,与周边的自然地形地貌相协调。最后还要播撒高原耐寒耐旱草籽,并铺设塑料薄膜助其生长。
 

B

其二,探之变

本次钻探共施工10个钻孔,总进尺4054.3米,岩芯总长4027.05米,岩芯平均采取率为99.33%。平时,油料、燃料、泥浆池地面都铺设了防渗、防污染隔层,防止泄漏对地表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结束后,他们对占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平整,回填预先留存的表土,恢复与施工前同等的地形地貌,在有表土的地段还播撒了草籽。物探工作所有的测线剖面均布设在碎石流分布区,避开草地,激电测深完成后,全面清理了工作区和生活垃圾,保持“原样来原样走”。
工作区有前人做地质工作时留下的槽探遗迹,虽然工程结束后做了回填平整,但未种草复绿。项目组发现后,主动播撒了高原草籽,并铺设了薄膜助其生长。有一员工开玩笑地说:“我们这是给大自然补欠账哩。”
 

C

其三,住之变

项目组严格尊重当地民俗,并带头传播、贯彻绿色理念。钻探组租用了几乎没有草的地段作驻地,地质组租用了当地村委会两间房办公,进行封闭管理,有独立的院墙、厕所,不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任何影响。施工结束后,钻探组对临时厕所、垃圾池进行了回填平整,并对整个驻地播撒草籽进行复绿。项目组在工作中发现当地有一个野外垃圾坑,这是放牧的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常年堆积而成。经与当地村委会相商,项目组出工出机械,把这个污染源彻底填埋消除。工程进入尾声时,项目组发现原来村里人工挖掘的垃圾池容量较小,已不适应村民的需要,于是决定帮村民建一个美观、大容量的垃圾池,结果一个容量达160立方米的垃圾池很快便建成了,村民们赞不绝口。有意思的是,他们本着不多占地为原则,把挖掘新垃圾池产生的土方,直接用于填埋旧垃圾池,实现了一举两得。
 

D

其四,行之变

在以往的野外地质工作中,车辆由于机动性强,自由度大,所以很难管理。绿色勘查实施后,发挥好司机自觉践行绿色理念是根本,压实司机的职责是关键,落实好奖惩制度是保证。在项目工作区,你可以看到,车辆的行走路线选择的都是荒漠化地段和河滩地段,从车辙上看,都是在指定路线行驶,几乎没有随意下便道的现象。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塑料袋、塑料瓶都有专门容器和纸箱收装,司机都会自觉地保存起来,回驻地统一回收处理。另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司机在行车时绝少按喇叭,生怕惊动了偶尔路过的山鼠、高原兔等野生动物。当然,这只有自觉才能做得到。
变,是新时代对地质人的要求,一种是“被迫从命”,另一种是“自觉践行”,选择哪一种呢?六队人用自己的本分和担当作出了回答。
目前,帮布勒铅锌矿区的绿色勘查成果已显现:2020年新增铅锌金属资源量30万吨,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76.09万吨。这一轮考试也证明:保护生态环境与地质勘查并不是一个对抗的矛盾。正所谓思正终有道,力恒必成器。
西藏第六地质大队队长普布次仁深有感触地说:“‘两山’理论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既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保持了绿水青山。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生态脆弱、藏族同胞聚集区绿色勘查的新路子,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西藏。”
任重道远,但仲巴县身后的彩霞已锦绣天际……

 

转载自:中国矿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最新资讯

创建时间:2021-08-23 10:50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400-878 263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